皮下注射剂型带来肿瘤治疗新体验
2024年底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最新公告,罗氏抗HER2乳腺癌皮下生物制剂Phesgo赫双妥®(帕妥珠曲妥珠单抗注射液(皮下注射))正式进入《国家基本医疗保险、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(2024年)》,并同步确定了全国医保支付标准。赫双妥®作为将曲妥珠单抗和帕妥珠单抗“双抗体联合”的皮下剂型,由传统静脉输注的数小时给药过程缩短至仅需5-8分钟即可完成治疗,关键3期FeDeriCa研究证实,Phesgo皮下注射与标准静脉输注相比具有非劣效性,且安全性相当。
传统癌症的治疗,往往长时间的静脉点滴(IV)和复杂的输液泵。医学技术的进步,带来一场新选择——皮下注射(SC)剂型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肿瘤治疗领域,为患者带来了更便捷、更舒适的治疗新选择。
皮下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皮肤与肌肉之间的脂肪层(皮下组织)。这与我们熟悉的打疫苗、胰岛素注射类似。相较于传统的静脉输注(IV)药物直接进入血管,皮下注射有其独特的优势。
最显著的改变是在给药时间上大大缩短,如24年12月在FDA获批的百时美施贵宝的皮下注射剂型纳武利尤单抗(Opdivo Qvantig)用于成人实体瘤的适应症,由传统的静脉输注30~60分钟,缩短至只需要3~5分钟。意味着患者可以在诊室快速完成治疗,甚至可以在社区诊所或经过培训后的家中(需遵医嘱)注射,极大节省了时间成本。
在便捷性和舒适性上也有所提升,给药方式由静脉穿刺改为皮下注射,操作更简单、侵入性更小,无需建立静脉通路,避免了静脉损伤和静脉炎的风险。
更短的时间、更便捷的给药方式、更少的侵入性操作,可以减轻患者的身体和心理负担,让患者能更好地回归日常生活和工作,提高治疗的依从性。
相应的,也大大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,让他们能将精力投入到更需要的地方。
目前,皮下注射剂主要集中在如抗HER2 靶向药、CD20单抗、肿瘤免疫治疗药物(如PD-1/PD-1L抑制剂)等肿瘤治疗药物上。
据预测,到 2040 年,全球癌症新发病例将激增近50%。随着诊疗技术的进步,患者生存期显著延长,对长期治疗的需求持续攀升。当前医疗系统已面临资源紧缺的挑战,我们亟需更高效的治疗方案,让有限的资源惠及更多生命。将传统静脉输注消耗的时间、人力和空间资源释放出来(例如护士平均需花费数小时配药与监护输液),医疗系统便能服务更多患者,同时让医护人员回归对患者个体化关怀的核心使命。
新治疗方式的出现,不仅优化了治疗体验,更构建了一个更具韧性、可持续性的肿瘤治疗未来。
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,涉及资料仅供参考